1、具有特殊法律含義的常用詞
在英語語言的發(fā)展過程中,詞義的演變十分復雜?傮w來說,英語詞義是在“共時性變化”和“歷時性變化”的交替變化中發(fā)展演變的。法律英語詞匯自然而然地從多義的普通英語詞匯中分離出來。有些詞語具有特色很強的法律英語詞義,明顯獨立于普通英語,有些詞語在普通英語中具有某種含義,而在法律英語中則具有另一種含義,也就是說,有些詞語對法律工作者和對普通讀者具有截然不同的含義。下列常用詞語是人們所熟知的一些單詞或詞組,然而在法律語言中他們卻具有獨特的含義,完全不同于在普通語言中的含義。例如,單詞“action”在法律中的含義是“訴訟”;“damage”是造成的“損壞”而“damages”為“損害賠償金”;“demise”(死亡)在法律中的含義是“轉讓,遺贈”,這個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出租、贈與這類場合,例 如:“demise premises”(遺贈房產(chǎn))!癱onsideration”通常指“考慮” “體貼”,而在法律英語中的含義是“對價” “約因”;“instrument”(器具)在法律中的含義是“法律文件”;“present”一詞在法律中的含義是“這個法律文件”,當表示提交一份法律文件時,“presents”通常出現(xiàn)在短語“know all men by these presents”中,“by these Presents”的意思是“通過這份法律文件”!皃rovided”一詞在法律文件中通常表示加入了限制性的條件,例如,在一個長句的結尾部分使用“provided ,however, that...(但是....)”。詞組“without prejudice”的含義與偏見無關系,它的意思是“使合法權利受到損害” 。法律英語詞匯的詞義是在英語的發(fā)展歷史過程中逐步從英語多義詞中分離出來的,這類詞匯需要一定語境或上下文才能確定詞義。
2、古英語和中世紀英語詞匯
法律英語詞匯的另一個特征是經(jīng)常使用曾經(jīng)常用、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使用的古代英語和中世紀英語的詞語。古舊詞匯在現(xiàn)代英語中已經(jīng)很少使用,但在法律性文件中卻依然隨處可見。盡管在英美國家要求法律語言“簡明大眾化”提倡法律人士在起草法律文件時應盡量避免使用這些詞語,但是為了使法律文件句子練、嚴謹,更好的反映出法律文句正規(guī)、嚴肅、權威等文體特征,適當?shù)氖褂霉庞⒄Z和中世紀英語詞匯是有必要的。而且如果要將英語法律文本翻譯為漢語話,了解這些古代的詞語對于理解法律語言的這個特征是有幫助的。古英語指的是一直使用到公元1100年的英語,而中世紀英語是指在公元1100年到1500年期間使用的英語。而在這兩個時期從拉丁語、法語和希臘語中借來的外來法律詞語70%仍沿用至今。
一些詞語在現(xiàn)代英語中,尤其是在現(xiàn)代英語口語中已不再使用,但在法律文書,或正式的司法場合仍在使用。古詞ye是you 的復數(shù)“你們”,在普通英語中已經(jīng)不再使用了,但在法庭開庭時仍沿用here ye “靜聽”(宣讀、審判)或用古詞oyez “靜聽”。這里的here ye 實際相當于現(xiàn)代英語中的listen up!古詞sayeth等于現(xiàn)代英語中的say ,在普通英語中早已不用了,但在法庭上仍然常用。如:Futher affiant sayeth not相當于現(xiàn)代英語中的The affiant nothing else to say “宣誓口供人沒有任何要說的了”。使用古英語詞語是法律英語詞匯的特點之一,因為古英語詞語可充分體現(xiàn)法律英語嚴謹?shù)男形捏w例和風格。例如:A contract shall be an agreement whereby the parties establish, change or terminate their civil relationship.(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中止民事關系的協(xié)議。)這里,“whereby”相當于“by which”。如果我們用后者代替前者,盡管在內(nèi)容上不會發(fā)生變化,但在文體風格上卻大不相同,法律英語的嚴謹特征便當然無存,因為“by which”不符合法律英語文體的表達習慣。
法律文本中使用古英語和中世紀英語詞語,有助于形成嚴肅、莊重、正式、緊湊的文體風格。試看一下一段合約:
Provided further that this policy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Conditions herein contained and to any Memoranda endorsed hereon and such Conditions and part of the Policy and the observance and performance by the Insured of the times and terms therein contained so far as they relate to anything to be done by the Insured are of the essence of this contract and shall be conditions precedent to any liability on the part of the Insured under this Policy.
上例合約條款選自一份現(xiàn)代的保險合同,但其中herein, hereon ,such全是普通英文中廢棄的典型的古舊副詞,而其他舊式用法還有provided that ,subject to 等。
3、拉丁語單詞和短語
法律英語詞匯的第三個特點是經(jīng)常使用拉丁語單詞和短語。拉丁語在法律言中處于權威性的地位。在西方法律文明中,法律格言往往是用拉丁文來表述的。這不僅是因為古羅馬法學家最早強調(diào)“法律人的思維方式(Sententiae iuris)”,主張用簡潔、精準的語言來陳述法律規(guī)則(Regulae definitiones),更因為拉丁文在西方歷史上長期被視為“有教養(yǎng)者的語言”,曾經(jīng)是歐洲人表述法律規(guī)則和法律命題的“通用語言”。在13,14世紀教會統(tǒng)治的歐洲國家“拉丁語壟斷了兩個世紀的語言”,之后拉丁語依然作為法律的書面語言被使用著。英語國家的居民,尤其是從事法律研究的人,把拉丁文視為高深學問的基礎。因此,對學習法律的人來說,學拉丁文就顯得太有必要了。很多拉丁語法律格言和用語反映了法律背后的價值規(guī)范,有些涉及實體價值,有些則涉及程序價值。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直接表達價值規(guī)范和道德的例子有,“Commune bonum” 英語:“a common good”,意即“公益”;“Contra bonos mores” 英語:“contrary to good morals”,意即“違背善良風俗的”,在法律中用來表示某事違背社會道德福利。譬如我們說,關于實施犯罪的協(xié)議是“contra bonos mores”。體現(xiàn)程序價值的拉丁文格言的例子有,“Accusare nemo se debet” 英語:“nobody is bound to incriminate himself”,意即一個人不應被強迫去做出對其不利的證詞。“Aequitas sequitur legem” 英語:“equity follows the law”,意即衡平法跟隨普通法,只有在普通法似乎忽視了某些重要因素和情形而導致影響到事情的正義時,衡平法才會跟隨普通法予以干涉。但是原告在意欲尋求衡平法的幫助時,必須自身是干凈的,如英語諺語所說“he who comes into equity must come with clean hands”,即“尋求衡平法救濟的人,自己必須兩手干凈”。表達同樣意思的英語諺語還有“The dirty dog shall have no dinner here”。拉丁詞語具有言簡意賅、約定俗成、表達更為標準的特點。
例1、Omnis interpretation si fieri potest ita fienda est in instrumentis , ut omnes
Contrarietates amoveantur
英譯:All the interpretations of instruments, as far as possible, are to be such that every inconsistency is removed.
漢譯:所有的解釋,若是可能的話,必是通過消除文本中的矛盾而實現(xiàn)的。
例2. Nullum crimen majus est inobedientia
英譯:No crime is greater than disobedience.
漢譯:沒有哪種犯罪比不服從還嚴重。
例3. Modus et conventio vincunt legem
英譯:Custom and agreement overrule law.
漢譯:習慣與合意可以使法律無效。
例4. Ignorantia facti excusat——Ignorantia juris non excusat
英譯:Ignorance of fact excuses——ignorance of the law does not excuse.
漢譯:不知事實可以作為借口,但不知法卻不能開脫(罪責)。
例5.Nimia subtilitas in jure reprobatur,et talis certitudo certitudinem confundit
英譯:The law does not allow of a captious and strained intendment,for such nice pretence of certainty confounds true and legal certainty.
中譯:法律中不允許過度矯情和做作的表述,因為這種偽裝的確定性會干擾真正
的法律確定性。
例6. Veritas nihil veretur nisi abscondi
英譯:Truth is afraid of nothing but concealment.
漢譯:真相無所懼,唯怕被隱瞞。
例7. Ut paena ad paucos,metus ad omnes perveniat
英譯:That by punishing a few,the fear of punishment may affect all.
漢譯:通過懲罰少數(shù)人,可以威懾所有人。
例8. Nullus commodum capere potest de injuria sua propria
英譯:No man should benefit from his own injustice.
漢譯:沒有人應當從自己的過錯中獲益。或,人不應當因自己的不義而獲益。
例9. Res inter alios acta alteri nocere no debet
英譯:A transaction between two parties shouldn’t operate to the disadvantage of a third party not in their debt.
漢譯:兩方當事人之間的交易不得對利益無涉的第三方不利。
通過對比上述拉丁語詞語、英語釋義和漢語釋義,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拉丁詞很簡短,并且這些拉丁詞語的含義在法律界沿用了若干個世紀,其含義被界定得十分精確,毫不含糊,這是拉丁語詞匯依然保留在法律英語中的主要原因。
4、古法語及法律法語詞語
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蘭,法語成為統(tǒng)治語言。在14世紀,法語成為英國法律的通用語言,并一直作為法律語言使用至15世紀末期,F(xiàn)在盡管法語不再是英國法律的語言,但是很多古法語和法律法語中的詞語依次被保留下來。法律英語詞匯中屬法語詞源的詞語數(shù)量還是相當大的,而且這些詞語已進入基本的英語法律詞匯。由于法語詞匯形態(tài)和發(fā)音和英文詞匯極其相似,一般人無法辨認法律英語中源自法語的詞語。
法律英語中保留的法律法語詞語的主要原因是這些法語詞語的法律意義比較專一,所以法律專業(yè)人員對它們情有獨鐘。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將本章具有獨特法律含義的常用詞列表和古法語詞語列表對照,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兩張列表中有一部分詞匯是重疊。如“action”(訴訟)、“alien”(轉讓)、“issue”(子女)等,解釋這一現(xiàn)象的比較合理的推斷是在英法兩種語言中,這些詞的拼寫是相同的,含義也大致接近,但是在法律法語中這些詞的含義是單一的,法律法語在14、15世紀英國法律界是通用語言,因此法律英語最終選用并保留了這些詞的法律法語含義,而這些詞的法律含義又進入普通英語辭典。
5、法律行話
任何建立在獨特知識和技能之上的行業(yè)或職業(yè)都會發(fā)展出一種獨特的話語體系,即所謂“行話”。一方面行話確保了行業(yè)內(nèi)部交流的精確和節(jié)省,也是增進行業(yè)內(nèi)部成員之間的團結;另一方面它又是外顯的符號,對于外“行人”而言,這種符號足以激發(fā)他們對于這個行業(yè)的好奇、尊重或畏懼一類的感覺。法學家、律師、法官為了突出本行業(yè)的特點,常使用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使用法律術語和行話、套話。比如,burden of proof(舉證責任),cause of action(案由),letters patent(專利證書),negotiable instrument(流通票據(jù)),reasonable doubt(合理的懷疑),contributory negligence(與有過失),等等!靶性挕迸c“術語”都是專業(yè)性詞語,但兩者的規(guī)范程度不同!靶g語”是規(guī)范性的專業(yè)用語,比行話更合適于書面文件!靶g語”可是對內(nèi)的,即從事同一行業(yè)的人有使用術語的傾向,如律師與律師講話或法官同律師交流可能使用必要的法律術語;也可以是對外的,如對律師的客戶和法律所服務的對象,即普通民眾,亦可使用法律術語!靶性挕笨梢哉f是“專業(yè)性俚語”,它完全是對內(nèi)的,即同行的語言,雖然有時并非故意將外行人排斥在外。
使用法律行話的主要原因也是其含義的精確性。某些詞語在普通英語中有多種意義,但是在法律行話中只有一個明確的含義,如“due care”指“應有的謹慎”,“record”指“訴訟紀錄” ,“stale claim”指“失效的債權”等。一般人說“deprivation of political rights”, “deliberate”, “think”, “start”,而在法律語言中則用“civil death”, “aforethought”, “hold”, “commence”. 法律行話的使用避免了法律從業(yè)人員之間因為不確定某一詞的具體含義而造成誤解或曲解。
6、近義詞重復使用
英美法規(guī)、法律文件(包括契約、遺囑、信托協(xié)議等)中經(jīng)常有一個句子中出現(xiàn)幾個近義詞并列的情況;在理解和翻譯上造成棘手問題。在原來只需要一個詞表達之處,經(jīng)常連用幾個近義詞。這也是法律英語詞匯的重要特征之一。近義詞的使用可以分為求異型近義詞和求同型近義詞兩種。
一、求異型近義詞
這種類型的近義詞著眼點在各近義詞的意義差別部分。
例 1:In the course of interpreting or constructing the contract,…
該句中,interpret 與 construct 兩詞都有解釋的意思。但 interpret 側重于依文件起草背景來確定起草者真實意圖的一種較自由的意圖解釋法,而construct 是指嚴格按字面意義進行解釋的文意解釋法。并列使用這一對近義詞的目的是在其差別意處,謀求表達兩者相異的意思部分。翻譯時就不能拘泥于現(xiàn)成的英漢詞典所列的漢語意項,而要使用能體現(xiàn)出差別對立的合適的中文詞,這才是真正信實的譯文。能體現(xiàn)二者差別的譯文應為意圖解釋(interpret)和文意解釋(construct)。
例2:Any Crown Servant…… solicits or accepts any advantages shall be guilty of an offense
該句中的 solicit 與 accept 情況亦同,兩字均有“接受”的意思,其差別點在于solicit 側重于招致和勾引(別人的行賄),而accept 側重于接受本身,所以能體現(xiàn)二者差別的譯文應為“招引”(solicit)與“接受”(accept)。
求異型近義詞在近義詞中占主要地位,法律家使用這些有細微差別的詞是為表達在法律上的不同意義,翻譯時亦須傳達原文想要表達的詞間差異,方為信實的佳譯。
二、求同型近義詞
在法律語言中使用的近義詞并不都是求異型的,因為英美法律的特殊歷史背景,在英美法律語言中存在著一類很特殊的近義詞類型,即“求同型近義詞”。與求異型近義詞相比,求同型詞是少數(shù),但對這一類近義詞的理解卻比求異型要復雜,對譯者的要求也更高。
例 3:……Any such advantages as is mentioned in this Ordinance is customary in any profession, trade, vocation or calling.
該句中有 profession/trade/vocation/calling 四個近義詞,這四個近義詞既有意義重疊的部分,也有意義差異之處。
按照OED 的解釋,“職業(yè)”是四詞的共同義項:
Profession: Any calling or occupation by which a person habitual1y earns his living
Trade: Anything practiced for a livelihood.
Calling: Ordinary occupation, means by which livelihood is earned.
Vocation: One's ordinary occupation, business or profession.
這四個詞也有差別義項。Profession 可特指神學界、法學界與醫(yī)學界人士,有時亦指軍界人士(Applied spec. to the three learned professions of divinity, law and medicine, also to the military occupation); Trade可特指商人與熟練的手藝人 (Usual1y applied to a mercantile occupation and to a skilled handicraft); Calling 與 Vocation 都曾有神職、神圣事業(yè)的意思,下面這個句子就應從此意思上理解:In some quarters, the missionary's life is regarded as a profession rather than a vocation.
例 3:The seller shall pay all the custom duties and tariffs for export of the Equipment.
例句中的 custom duties and tariffs 也是求同型近義詞,所以兩個詞表達了同一個意思——關稅。
這種類型的近義詞乍一看確是令人十分費解,因為這是英美法律語言中一個十分獨特的語言現(xiàn)象,在英美其他領域的專業(yè)語言中似都不存在,而且在其他國家的法律語言里也沒有類似現(xiàn)象。它存在的原因只能從英國法的歷史上去尋找。
7、模糊詞語
法律語言的模糊性,是指某些法律條文或法律表述在語義上不能確指,模糊是表達模糊語義的語言,即內(nèi)涵無定指,外延不確定的語言。一般用于涉及法律事實的性質(zhì)、范圍、程度、數(shù)量無法明確的情況下。如表示程度的術語:appropriate, take appropriate action(采取適當?shù)男袆?,怎樣才是適當?shù)男袆? reasonable time(合理的時間)什么時候才是合理時間呢?這種不能精確表達的詞句,在人類的思維中經(jīng)常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法律英語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more than, less than, not more than”等。這是否與準確性相矛盾呢?其實這兩者并不矛盾。之所以使用含義模糊的詞匯或表達方式,是為了讓意思表達更充分、完整,給執(zhí)行法律留下足夠的空間,以進退自如。很顯然,這里視當時的具體情況而定,法律文獻無法把每一種可能都列舉出來,而且也沒必要。所以我們把法律英語中含義模糊的詞匯或表達方式理解成為了讓意思更充分而“故意”使用的,它完全不同于意思含混。如下例:Whoever conceals, destroys or unlawfully opens another person’s letter, thereby infringing upon the citizen’s right to freedom of correspondence, if the circumstances are serious,shall be sentenced to fixed-term imprisonment of not more than one year or criminal detention.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jié)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皊erious”(來重的)嚴重到什么程度,沒有說明,也無法說明,這里用的就是模糊的表達方式。
由此可見,在法律英語中是可以使用模糊詞語的,只不過這種使用是有條件的、有限制的,那么究竟在什么條件下可以使用模糊詞語呢?一般說來以下幾種情況常使用模糊詞語。
一、在立法上為了更準確地表述法律,最大限度地打擊犯罪。
例:Whoever commits arson, breaches a dike, causes explosion, spreads poison or uses other dangerous means to sabotage any factory, mine, oilfield, harbour, river, water source, warehouse, house, forest, farm, grounds, pasture, key pipeline, public building or any other public or private property, thereby endangering public security but causing no serious consequences, shall be sentenced to fixed-term imprisonment of not less than three years but not more than ten years.
放火、決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破壞工廠、礦物、油田、港口、河流、水源、倉庫、住宅、森林、農(nóng)場、谷場、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財產(chǎn),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這里使用的“other”就是一個模糊詞語,在列舉了主要的犯罪手段和破壞項目之后,再加上“other dangerous means”和“other public of private property”這樣的模糊詞語,就使這一規(guī)定有了一定的限定性與概括性,使表義更加嚴密,從而更大限度打擊犯罪。如果把模糊詞語省略掉或改用確切詞語,這一方面會使立法失去嚴謹性,另一方面也很有可能使用權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大量違法犯罪逃脫法律的制裁。
二、增強語言表達的靈活性。
在法律事務中,特別是在外交場合,為了避免把話說得過死、太絕,而拴住自己的手腳,說話人往往運用模糊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lián)合公報》中有這么一段:
…and that it intends gradually to intends gradually to reduce its sale of arms to Taiwan, leading, over a period of time, to a final resolution.
……它(美國)準備逐步減少它對臺灣的武器出售,并經(jīng)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后的解決。
The two sides will maintain contact and hold appropriate consultations on bilateral and international issues of common interest.
雙方將就共同關心的雙邊問題和國際問題保持接觸并進行適當?shù)拇枭獭?/P>
對于究竟何時停止向臺出售武器,用gradually reduce (逐步減少),而未說明具體時間。Maintain contact (保持接觸)和hold appropriate consultations(進行適當?shù)拇枭蹋┒加惺悄:~語,用來表示一些未定的概念。誰也說不出它們究竟意味著多大程度,但在這里用卻是恰如其分,非常貼切,這比用精確的數(shù)字表示得更準確,也更有說服力。
三、出于禮貌或為了使言語表達更委婉、含蓄。
例:In view of Mr. C. Jr.’s employment by the Embassy, it would be appreciated if an appropriate entry and exit visa could be issued to him.
鑒于大使館已雇用小C先生,如蒙發(fā)給他合適的入出境簽證,將不勝感激。
這里用“appropriate”是出于禮貌的考慮,實際上就是要求發(fā)給“入出境簽證”。
Unless this account is paid within nest ten days, we will take further measures.
除非在10天內(nèi)把帳付清,否則我們就要采取進這步的措施。
這句話中的“take further measures”就是模糊詞語,它完全可以用“start legal proceedings”或“bring suit”等詞語來取代。
另外,在偵察階段涉及推定行為人的體貌特征和圈定行為人的活動范圍的內(nèi)容;在涉及國家機密的內(nèi)容及隱私案件的表述;在涉及污言穢語、庸俗情節(jié)、偵查手段等的內(nèi)容方面,也可以適當?shù)厥褂媚:~語。
對于法律英語中出現(xiàn)的模糊詞語在翻譯中如何處理呢?我們知道,翻譯的模糊性主要來自于語言的模糊性,而語言的模糊性又集中在表現(xiàn)在語義方面。因此,在法律英語翻譯中必須認真對待語義的模糊性。一般來說,在法律英語中模糊詞的翻譯采取的方法有:
一、對等譯法
語義雖然存在模糊性,而且英漢兩種語言中詞語的模糊性也不盡相同,但這并不妨礙這兩種不同語言之間的直譯。事實上,在有些情況下,尤其是在法律文件起草人可能是有意使用模糊詞語時,我們可以采取模糊對等翻譯,即用一種語言的模糊詞語去翻譯另一種語言的模糊詞語。
“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 establish justice, insure domestic tranquility, provide for the common defense, promote the general welfare, and secure the blessings of liberty to ourselves and our posterity, do ordain and establish this Constitu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我們合眾國的人民,為了組建一個更為完善的聯(lián)邦;樹立公正;保障國內(nèi)安寧;建立共同的國防;增進一般福利;以及為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后代確保自由的賜福;特為美利堅合眾國制定并確立本憲法!
英語中的“perfect”, “common”, “general”三個模糊詞語,譯成“完善的”、“共同的”、“一般的”。
If a sentence of imprisonment is imposed, there are limits on the term of imprisonment — not more than six months or less than three years.
如對之作出徒刑判決,其刑期也有限制 —— 或不超過六個月或少于三年。
英語中的“no more than”和漢語中的“不超過”,“l(fā)ess than”和“少于”可謂模糊對模糊。
It was reported by the police that murderer was thin and gaunt with deep wrinkles in the back of his neck.
據(jù)警方報道,該殺人犯又瘦又憔悴,后頸上有很深的皺紋。
這個句子中有三個英語模糊詞“thin”,“gaunt”和“deep”,可把它們相應譯成三個漢語模糊詞“瘦”、“憔悴”和“深”,這是模糊對等譯法。
二、增詞法
所謂“增詞法”,就是指根據(jù)原文的精神實質(zhì),為使譯文更忠實通順地表達原文的思想內(nèi)容,而增加適當?shù)哪:~語,而不是機械地保持原文與譯文之間的詞量上的對等。
A proposal for concluding a contract addressed to one or more specific persons constitutes an offer if it is sufficiently definite and indicates the intention of the offer or to be bound in case of acceptance.
向一個或一個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訂立合同的建議,如果十分確定并且表明發(fā)價人在得到接受時承受約束的意旨即構成發(fā)價。
原文中并沒有“十分”,筆者依據(jù)其精神實質(zhì),增譯了表達模糊概念的數(shù)量詞“十分”。
The procuration of women and girls for purposes of prostitution, and the causing and encouraging of such persons to prostitute themselves, are offences punishable by terms of imprisonment.
介紹婦女為娼以及致使并鼓勵婦女賣淫均為犯罪,應判刑期不等的徒刑。
譯文中增添了具有模糊語義的詞組“不等”。
三、變異譯法
有時,一種語言中用一個詞表達模糊概念,可在翻譯時卻用另一種語言的非對等詞來表達相同的模糊概念,這就是模糊變異譯法。在法律英語中,有時出現(xiàn)具有虛指作用的數(shù)詞,這時可采用此法翻譯。
The state constitution provides that it is lawful for the citizens to carry guns. In recent years hundreds and hundreds of innocent people have died of this and one need not look for a lesson.
該州憲法規(guī)定,公民攜帶槍支是合法的,正因為如此,最近幾年成千上萬的無辜的人慘遭身亡,教訓歷歷在目。
Hundred and hundreds of 的意思是“幾百”,這里譯作“成千上萬”,這里模糊變異譯法。
四、省略法
Mr. Justice Douglas rejected the death penalty because it was administered in such a way as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unpopular minorities.
大法官道格拉斯先生則是由于執(zhí)行死刑的方式方法歧視不得人心的少數(shù)人所以才反對死刑的。
Such 在英語中是個模糊詞語,意思是“這樣的”,這里沒有翻譯出來。
五、具體情況,靈活處理
翻譯就是用一種語言來表達已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和思想,它涉及的兩個方面就是對一種語言的正確理解和用另一種語言來準確的表達。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所在,有時候可以在不影響理解的基礎上,靈活處理。比如,在一種語言中用的是語義精確的表達式,而在翻譯時卻可根據(jù)具體情況,譯為模糊詞語,即化精確為模糊。反之,原文中用模糊的表達式,翻譯時卻可化模糊為精確。這種方法在法律英語翻譯中同樣適用。
It is two and two makes four that the corporal punishment administered by the defendant was minimal, and not excessive.
很明顯,被告所施加的體罰屬最低限度而并未過當。
“two and two makes four”是確切詞語,這里譯作模糊詞語“很明顯”。
Conditions of probation may be imposed on the offender if the court considers them necessary for securing his good conduct or for preventing a repetition of the offences and the commission of further offences.
法院認為為了保證罪犯循規(guī)蹈矩或防止其再犯或重新犯罪,必要時得對罪犯規(guī)定假釋的條件。
“good conduct (好的行為)”算是一個模糊詞語,這里用一個漢語成語“循規(guī)蹈矩”來翻譯,可謂靈活處理了。
以上簡要介紹幾種模糊詞在法律英語中的翻譯方法。但筆者要強調(diào)的是,法律英語推崇的是準確,和文學或其他文體相比,模糊詞語的運用要少得多。所以,在法律文書翻譯中,遇到模糊詞,要根據(jù)上下文,進行反復推敲,選擇適當?shù)脑~語進行表達,從而使譯文準確而得體。
8、準確詞語
法律英語作為一種具有規(guī)約性的語言的分支,有其獨特的語言風格特點,而其中最重要、最本質(zhì)的特點就是語言的準確性。準確性是法律語言的靈魂與生命。根據(jù)法律的嚴格解釋原則,在使用法律時,書面文字是法律從業(yè)人員解釋法律文件的唯一依據(jù),而就法律文本以及任何情況下法律語言使用的權威性和嚴肅性而言,它所使用的表達方式應該是把準確性作為基本準則和要求的。正是這種準確性讓法律具備了“說一不二”的權威性,也才使得法律對其所規(guī)范的內(nèi)容和領域有了絕對的保障,才讓法律的效力能夠得以發(fā)揮。
法律文本所要闡明的就是權利和義務,為了維護法律的尊嚴,不至于產(chǎn)生語義上的分歧而發(fā)生糾紛,一詞一語都應力求無懈可擊,因而,準確措辭是保證準確無誤的另一重要手段。請看以下實例:
The death penalty may be imposed only for offences of treason, piracy or setting fire to any of Her Majesty’s warships or dockyards. It may not in any event be passed on a person under 18 years of age, not on an expectant mother.
死刑僅適用于叛國罪、海盜罪或縱火燒毀女王陛下之任何戰(zhàn)艦或修造長等三種犯罪,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均不得對未滿18歲者或孕婦適用死刑。
在此法律條文中,用了3個具體的詞語來說明死刑的使用范圍,但是又用“under18 years of age”和“expectant mother”這兩個具體詞語對兩種情況予以排除,將死刑的使用范圍界定得更加精確。
另外,在法律英語文件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下詞語并列使用現(xiàn)象:staff and workers (職工),rules and regulations(規(guī)章),damage or injury (損害或損傷),last will and testament(遺囑), provisions and stipulations (法律條款),terms and conditions(條件),children and issue(子孫)等等。顯然,每個結構中的兩個詞語均為同義詞或近義詞,而在法律英語中,這種贅言表達正是為了表達意思全面具體、精確到位,以避免曲解或產(chǎn)生歧義。由于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普遍存在,人們常會句子中某些詞的意義有不同的理解從而產(chǎn)生“語義”歧義,這種詞語重復結構使用多個詞語進行意義互補,便增強了語義的準確性,避免了“語義”歧義。
9、規(guī)約性情態(tài)動詞
立法文本是立法者做出的宣稱,是對適用對象做出的規(guī)約、許可、授權、禁止等。法律言語行為就是調(diào)節(jié)性言語行為。調(diào)節(jié)性法律語篇的主要作用就是通過制定法律法規(guī)制約人們的社會行為,告訴大家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禁止做,以達到一定的法律目的。Austin根據(jù)施為動詞的有無把握施為句劃分為顯性施為句(explicit performatives)和隱性句 (implicit performatives). 顯性施為句即直接實施某個行為的語句,他們含有施為動詞。顯性施為句中的施為動詞是該語句所表達的言語行為或施為用意的名稱或標示語(illocutionary force indicating device,簡稱IFID)(轉引自Searlre,1969:64). 英語法律條文里使用最多的標示法律言語行為的語言手段是情態(tài)動詞這種規(guī)約性IFID,如shall, may, be to, can, should, ought to, have to等。在法律英語中,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與其在普通英語中的使用含義基本相同,僅有兩個情態(tài)動詞在法律英語中有其特殊用法,一個是shall,另一個是may,是中尤以shall用得最為廣泛。shall在法律文件中通常來表示義務,shall not表示禁止,may表示權利。在法律英語中,如表示“不得”、“禁止”。通用“should”或“must”, 我們在翻譯法律文件時要十分注意這一用法。漢語法律文本中的“應”在英語中意為“shall”. shall的否定形式表示“不得”、“禁止”。通過may提出的要求不帶強制性。有時為了實現(xiàn)要求而準許附加條件或補充說明,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標示允諾或許可。may not表示“不得”,語氣較shall not弱,也沒有shall not用得廣泛。例如:
(1) The Licensee shall retain recordings of good quality of all its works for such a period as specified by the Licensing Authority and shall submit them to the Licensing Authority for examination on demand.
持證人須在發(fā)證當局指明的期間內(nèi),為其全部作品保存質(zhì)量良好的錄制品,并且在發(fā)證當局提出要求時,須將該等錄制品呈交發(fā)證當局審查。
(2) The arbitral tribunal shall state the reasons upon which the award is based.
仲裁庭應當闡明裁決所依據(jù)的理由。
(3) This Convention shall not affect, or be incompatible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ny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r national law relating to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transport operations.
本公約不得影響任何有關運輸業(yè)務管理的國際公約或國家法律的適用。
(4) A contract may be modified or terminated by the mere agreement of the parties.
只要當事人達成協(xié)議,合同可以予以更改或終止。
(5) The death penalty may not in any event be passed on a person under 18 years of age, nor on an expectant mother.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得判處未滿18歲者或孕婦死刑。
英語法律文本的復雜性和嚴謹性首先表現(xiàn)在詞匯方面。外來詞、古英語及專門術語的使用可使法律語言顯得高貴、莊重、嚴謹。法律英語詞匯通過大量使用古詞。拉丁詞和外來詞使得其詞義具有一種正式性和神圣感;大量使用法律術語和表述意義的詞語使法律英語詞匯具有權威性和精確性;頻繁重復使用近義詞、模糊性詞語以及規(guī)約性情態(tài)動詞則使法律英語詞匯表現(xiàn)出復雜性和多樣性。全面。透徹地了解法律英語詞匯的這些特征對我們嚴謹、準確、規(guī)范地理解和翻譯各種法律文件具有重要意義。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chuàng)均為網(wǎng)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nèi)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nèi)容有異議,請聯(lián)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chuàng)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